GIS在中國
點擊數:8338 發布時間:2011/12/21 13:58:09
GIS在中國
1978年,專家陳述彭主張將地理信息系統作為一個新學科和技術領域分支提出,標志著中國內地GIS事業準備工作的開始;1980年1月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成立全國第一個GIS研究室,標志著中國內地GIS的研究與發展正式起步。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中國內地的GIS事業在理論研究、軟件開發和推廣應用等方面都有較大發展,成為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生活的一種共同需要和普遍使用的工具。目前,在資源開發、環境治理及資源、環境的綜合利用等方面,GIS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資源調查初顯威力
我國幅員遼闊,草原、森林、礦產、生物等各種資源豐富。使用GIS和遙感技術對資源進行綜合調查,可以加快調查的進度,能夠使獲取的資料充分地滿足精度和現勢的需要。
例如在城市規劃與管理方面,可以參考GIS建立城建檔案信息系統,利用GIS完善城市道路管理與整治規劃、城市發展規劃,可以運用GIS進行城市公共設施規劃分析、城市規劃空間分析、城市環境管理、城市發展布局優化等,可以更好地進行城市地理學研究、城市地下水研究等。
不僅如此,GIS及相關技術還可以應用于交通規劃及其管理、地質與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林業、農業、景觀生態等各個領域,為相關的研究及決策提供更可靠的信息收集及評價分析。
利于科學利用海洋資源目前我國對海洋開發的程度較低,仍以港口、漁業等近海單項傳統產業開發為主。技術含量低,資源浪費嚴重,缺少全局、長遠的兼顧,特別是缺少對海洋整體利益的考慮,尤其是新型海洋產業發展緩慢。海洋娛樂區、傾廢區等功能區規劃不盡合理,管理滯后。
同時,我國海洋環境污染也相當嚴重,許多海區、港灣的污染指標均超過國家限制標準。這一狀況的改善需要我們運用現代化的技術來加強管理。運用GIS與相關技術建立現代化海洋實時立體監測管理系統,可以實現信息更新、信息共享,并通過圖形方式對管理與決策前景進行動態模擬,為海洋資源開發、環境和氣候的監測、防災減災以及維護國家權益服務。
利用GIS等技術可為海洋工作者提供豐富的海洋資源信息,為海洋管理、海岸帶和海島資源開發提供科學依據,有利于克服自然界環境的限制,減少投資的盲目性。這些技術還可以對區域自然資源的分布及其量值的動態變化進行快速、準確的調查和評價,例如,確定資源量及其變化幅度、時空分布特征,分析、預測各類資源利用的現狀與前景,探索解決自然資源供需矛盾的可能途徑,評價資源管理的政策與方案等。
監測環境 防治災害
GIS不僅利于資源調查、分析與評價,在環境保護、預防災害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無論是大氣、水體污染,還是水土流失、沙漠化等,都可以利用GIS進行科學分析,輔助決策。
通過GIS可以對城市居住小區及公路交通的噪音進行預測和規劃,了解城市熱場分布、大氣污染擴散及污染物的排放情況,為治理大氣、噪音污染提供科學的依據,可以在礦產污染物沉積疏浚及后續處理、垃圾填埋場位置選擇、非點狀源污染等方面提供精確的信息,還可以利用GIS對河流水質擴散、地表水污染進行調查,進行環境惡化動態分析,建立水庫流域水質規劃,以解決水污染的問題。
GIS系統在水土保持、地容地貌的綜合利用等方面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前段時間,由貴州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系的學者進行的花江喀斯特峽谷示范區土壤侵蝕調查中,就充分利用了GIS,不僅詳細了解了這一地區土壤的特征,還利用GIS等相關技術從地形地貌、植被、降雨等方面分析了土壤侵蝕的影響因素。
此外,GIS在環境監測、環境應急熱線、環境地學研究、環境工程、環境規劃管理、環境系統經濟損失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